108課綱公共議題探究與實作教學心得分享-尋找挫折
108課綱公共議題探究與實作教學心得分享-尋找挫折
本學期教授【公共議題探究與實作】課程,對於學生來說,是探索與尋找挫折的過程。
學校像座保護傘,提倡公平、權利、尊重與受教權。但在社會裡卻常常不是這麼回事。
我鼓勵學生針對有興趣的公共議題先做深入了解,然後發現問題,並嘗試解決問題。
發現問題與嘗試解決問題有許多呈現方式。若單以【訪談形式】來說,將預先做好的功課整理成訪綱,蒐集非政府組織和一般民眾的看法,就是發現問題;將發現的問題整理成訪綱,訪問行政單位或立法單位的措施與說法,就是嘗試解決問題。
也因為如此,課程中我常需陪著學生情緒起伏。
例如:學生發現某個公共議題的負責單位可能是A機構,然後A機構就一直說雖然我們是主責單位,但B機構也有涵蓋部分業務,建議學生去問B機構。
學生問了B機構,B機構就說A機構才是主責單位。
又例如:學生發現某個由C機構負責的公共議題不受重視,經過研究驚喜發現原來C機構的負責單位竟是D機構,便立刻聯繫,D機構表示受訪條件須過五關斬六將,又推說要上級機關E機構允許才可以。
窮則變,變則通,學生又連繫E機構,E機構和D機構的回應神似,都是業務太忙、人力不足。
學生再搜尋E機構的上級機關F機構,並立刻聯繫,F機構說將主動聯繫,然後石沉大海。
不同組別學生遇到的情況,幾乎都一樣。
接連受挫,看得出學生鼓起勇氣好不容易跨出第一步,正要邁開的第二步受到許多社會中現實因素阻礙。
「老師,行政機關拒絕我們,是不是改找立法部門?」「老師,還是我們拍成短片,呼籲大家重視這個問題?」
看著學生們皺眉苦思、搖頭討論。我想跟他們說:「你們已經比老師鬼混的高中時代,強上許多。」
看著學生拿起電話又放下,拿起電話又放下,蹉跎許久終於忐忑按下通話鍵。我想跟他們說:「挫折發生在校園中,遠比發生在社會裡好上太多。」
「無論結果如何,嘗試裡、過程中,你們已學到了許多。」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