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材教法的變革

教材教法的變革


溫子衡筆

 

日前粉專《聽君一席話 勝上三年課》一文引起迴響,私訊裡、電話中,大家對於教材教法多有討論。

 

先說一個小故事。

 

在家長的幫忙下,孩子終於弄懂一題作業簿上的數學,眼睛閃耀著光芒和喜悅。

 

隔天考試完回家時卻垂頭喪氣,因為得到一個很差的成績。

 

「怎麼題型變化一下你就不會了呢?」「妳就是練得不夠多!」

 

這樣的場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。

 

所以我們成功讓孩子討厭數學、畏懼數學、放棄數學。

 

教育本不該是灌輸、不該是填鴨。

 

數學是科學之母,孩子們學會了基本題型,但考試總是變化題型。或是題目明明就會,考試時間卻永遠不夠。

 

所以原本是會的數學,卻要熟練,還要夠快,才能得好成績。

 

明明學會的知識,卻無法反映在考試成績,就失去興趣。沒有興趣,前面基礎的學不會,後面的進階就更不可能會,然後就是那個笑著笑著就哭了的老梗:「愛情會背叛你,友情會背叛妳,只有數學不會。數學不會就是不會。」

 

又如語文的學習是為了溝通,我們與外國人溝通時,重點通常不是文法與克漏字,關鍵點是開口的勇氣。

 

願意開口,單詞也可溝通。溝通後產生興趣與需要,就會認真去學句型與聽說讀寫的進階本事。

 

學科的學習應該是啟蒙與引發興趣,任何學科都應有基礎學分與進階學分,基礎學分必修,進階學分選修,且畢業的門檻與升學的考題應為基礎學分。

 

又例如當有網路的時候,博學強記的重要性大幅降低。

 

當大家都說學校教的社會上用不到,工作時要從頭學起,那教材還繼續教

 

再談談現在的顯學AI每次課綱修訂,程式設計課列為必修總引起討論。

 

但無論大人們強調多少次AI的重要性,耳提面命AI是未來世界的發展趨勢。聽在人文商管與社會組興趣的孩子耳裡,卻如馬耳東風,甚至心生厭惡。

 

當然程式設計教育可能讓孩子從程式的使用者變成創作者,但無論我們開設多少門程式設計課,增加多少學分數,都改變不了這個事實:「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寫程式。

 

但不會寫程式,不會設計網頁的我們,用起網路與APP卻得心應手

 

因此對於AI在學校教育的未來,教材的重心除了程式設計,對於AI工具的認識與應用也應該是重點。

 

孩子們學到這些,未來無論各行各業,不分自然組與社會組,都能利用這些工具產生新的製造與商業創意。

 

啟蒙、探索與引發興趣才是教育的基本。而填鴨與考核評量不是。

 

一旦教育與升學連結,被作為汰弱留強的工具,所有的理想瞬間成為空談。

 

如果教育只能讓前百分之十的學生成功,這樣的教育是否能稱得上教育

 

教育的目的,不就是在幫助最多的孩子們達成自我實現的成功

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政治的意義與民主的真諦

總會有人看見你

那些年對學生們的虧欠